今日视点在线 jrsdzx.com 讯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汉中市教育脱贫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精心指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措施、争创一流,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连年荣获全省教育脱贫考评第一名、全市脱贫攻坚考核行业部门第一名及驻村联户扶贫工作先进集体,教育脱贫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健全工作机制。在组织领导上,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教育脱贫办综合协调、各科室单位协同配合,建立了一套高效快速的运行机制。每年教育工作大会上表彰市级教育脱贫先进县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关心关爱、大胆使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评优评先、职务职称方面进行倾斜。
狠抓控辍保学。严格落实“七长”责任制,把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不辍学,作为教育脱贫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底线来抓。“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精准教育脱贫信息数据库,对有辍学苗头的学生及早干预,对无法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少年送教上门保证学习。坚持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控辍保学监测,疫情期间每周四周报、复学后每月15日月报。目前,全市建档立卡户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除因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无失学辍学。
精准落实资助。通过印制《一封信》、家长会、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传统方式以及网络、电视、微信等新媒体,多种形式向学校师生、广大群众宣传教育脱贫精准资助政策和教育脱贫工作成效,构建“四张网”(普惠政策网顶格资助应享尽享、特殊资助网再添举措补充支持、结对帮扶网精准帮扶全程跟踪、基金兜底网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保障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辍学。自2016年以来全市精准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6.3282万人次、55546.64万元。
提升办学条件。优先安排改善贫困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改造贫困地区和农村学校,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偏远学校,近三年累计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530所。为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配套学校幼儿园24所,目前建成投用22所、在建2所。全市旱厕改造任务68个(其中贫困县66个)已全部完成。
建强师资队伍。加强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天汉名师塑造、校长素质提升等工程培养骨干教师,采取招聘特岗教师、交流轮岗等方式补充师资力量。近三年累计交流轮岗教师校长4790人;累计招聘特岗教师1822名全部补充至贫困县教师队伍。印发《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待遇工作实施方案》,目前各县区和市直学校义务教育教师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均已落实到位。对10个贫困县区797所学校、1.5万名教师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人均每月433.42元,最高1200元。
推进协作帮扶。市县积极对接“双百工程”帮扶高校,按商定计划落实帮扶项目,使帮扶工作能落地、有实效,近三年累计开展培训1.96万人次,建立“生源县区”或“生源学校”33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21个、专家工作站8个,各帮扶高校均设立了校内扶贫专柜。通过苏陕教育扶贫协作,汉中、南通两地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可能的共享。近年来汉中市教育系统选派652名教师赴南通市跟岗学习交流,南通市派出177名教师到我市结对帮扶,开展支教活动。
统筹疫情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脱贫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全市教育系统按照中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教育脱贫和疫情防控工作一个不落。延迟开学期间开展网上教学工作,全市5.09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现“停课不停学”。
推动消费扶贫。成立消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协调推进工作落实。结合教育行业特点实行“两抓六落实”(抓组织、抓保障,落实“农校对接、工会优势、高校帮扶、苏陕协作、专柜布设、全员参与”六大任务),据统计全市教育系统单位消费1026.49万元、个人消费159.75万元,帮扶高校消费467.07万元,南通市教育系统消费93.66万元,“消费扶贫进学校”集中签约1080.43万元。
强化宣传培训。按照“工作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对市、县教育脱贫干部职工进行专题培训,举办市级培训班12期。广泛宣传报道全市教育脱贫工作新举措、新成果,挖掘典型经验,全市“一抓两促三提升”经验、“四张网”保障体系、党建助脱贫“六抓六促”、消费扶贫“两抓六落实”,略阳县控辍保学“四不”机制、洋县“网格化”管理模式、汉台区“一二三三”模式、宁强县“4321”送教上门工作法、城固县信息数据“四库”、镇巴县高校帮扶四项机制等做法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教育部、省政府、省扶贫办、省教育厅等纸质及网络媒体刊载。近三年在中省市媒体刊发稿件3237篇,其中中央级107篇、省级847篇、市级2283篇;编印《汉中教育脱贫简报》85期,教育脱贫信息宣传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